每个人一定都经历过「尴尬」这种情绪。尴尬(Awkward),用来形容一种混合着窘迫与焦虑的情感。 「尴尬」与内疚、羞耻很相似,差别在于,后两者可以在自己独处时发生,但是「尴尬」的感受多数源于社交与公众场合。当我们目睹他人,或是自己做了难为情的事又被公开揭露,都会产生尴尬的心理,伴随某些生理反应,如脸红、出汗、坐立难安、结巴、心跳加速等。 在那些情况下会让人尴尬癌大爆发?比方说: ● 在公开场合得到讚扬或批评 ● 众目睽睽之下突然跌了一跤 ● 不认识的人对自己打招呼,你为了礼貌也回应对方,结果对方是在跟你后面那人说话 ● 出门后发现自己穿的新衣服吊牌没剪 ● 自己的另一半或朋友在公开场合下,做出一些不合宜的举动或发言而被旁人指指点点 无论遭遇哪种情况,都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:「这件事真是蠢的要死!重点是还被那幺多人看见了!」 其中共情尴尬是最微妙的一种。当他人正处于一些在我们看来是「尴尬」的情境之中,或者当我们知道了他人的隐私,而这些隐私在我们看来是令人尴尬的,此时我们就会「感同身受」对方的尴尬。(不过,这种共情未必总是正确,有可能只是我们基于自己的标準断定的尴尬,对方却不认为)。 看到别人在公开场合出丑或晒恩爱、显然没做準备就上台的演讲者、有人试图说些笑话炒热气氛但完全不好笑,反而把场面弄得很乾⋯⋯都属于这类。 容易尴尬的确会给生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,比如自我形象受挫、信心不足,而这类的人通常也比较敏感、焦虑或神经质,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。 但尴尬也不全然是件坏事。脸皮薄、容易感到尴尬,其实也意味着: 1. 你为人善良而富有同理心: 你总是能感受到他人的尴尬,会想办法跳出来打圆场或转移大家的目光吗?这代表你对他人的出糗遭遇有着满满的同情,希望帮他化解这个窘境,这样的你细心又善解人意! 2. 你更有人缘: 与他人「共情」是建立友好关係的基础。有些人会嘲笑他人的失败,看着别人出丑心里就有种优越感,但是会替别人感到尴尬的你善良又真诚,即使尴尬的感觉并不好受,你还是愿意分担这个负面情绪,这样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好感,并交到好朋友! 3. 远离舒适圈,自我成长 如果我们不能忍受尴尬的感觉,总想逃避可能出丑的情况,避免尴尬的产生,那幺我们永远都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圈。 其实尴尬又何妨?没有人从来不失败。抱着即使闹笑话也无所畏惧的心,努力尝试一些你不熟悉的事物,代表你拥有接受挑战的勇气,也是自我成长的契机!